展覽:尋樂.經驗

「香港藝術:開放‧對話」展覽系列 (四)
 
尋樂.經驗

2009.02.20 – 04.19
香港藝術館
當代香港藝術展覽廳(二樓)
http://www.lcsd.gov.hk/CE/Museum/Arts/chinese/exhibitions/exhibitions.html

客席策展人:鄭嬋琦女士鄭嬋琦
現為獨立策展人及藝術在醫院總監,於2001至2005年擔任香港藝術中心展覽經理,累積多年策劃藝術活動的經驗。
 
「尋樂.經驗」希望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藝術觀賞歷程。
 
「尋樂.經驗」是我個人策展經驗的一個嘗試。過去多年在不同社群中服務所取得的經驗,我深信藝術可帶來人身、心、靈上的改變,並優化生命。縱使近年中國當代藝術成為時尚,隨之增加了欣賞藝術的觀眾,但仍然有很多人誤以為藝術門檻甚高而敬以遠之。
 
世界人權宣言中第二十七條有言:「人人有權自由參加社會的文化生活,享受藝 術,並分享科學進步及其產生的福利;保護任何人創作的文學或美術作品而產生的精神的和物質的利益。」。我相信的並不是悲天憫人的心,而是相信人人生而平等,每個人均擁有創作及欣賞藝術的權利。在充滿壓力及焦慮的醫院裡,我親證藝術帶來動人的力量──曾經與很多病友一起創作,看見很多朋友從最初害怕拿起畫筆到最後「畫到唔肯走」,並對著自己的作品微笑的情景。曾經有一位婆婆喃喃自說:「老人家冇用啦,不要浪費畫具」。但當她見到自己完成的菊花水墨畫所展現美麗的笑容,她高興地說要與稍後來探訪的孫女兒一起再畫!相信藝術就是如此輕易接觸心靈並優化生命。
 
「尋樂.經驗」將使觀眾學習開放不同的感官欣賞藝術作品,運用身體的各部分去感受藝術作品所傳達的訊息。除了藝術家的作品,展場裡亦具備了不同的輔助器材協助有需要的人士,我們期望以靈活的形式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,鼓勵融和。故此,這是一個屬於所有人的展覽,期望能涵蓋不同年齡、教育、性别、背景和能力的人士。我們相信藝術的力量是有效的非語言溝通及表達情感的媒介,並可以帶來有趣、愉悅和滿足感。我希望是次展覽能更接近世界人權宣言中所追求的目標。
 
我與策劃小組同工們相信藝術即生活、欣賞生活和享受人生。「尋樂.經驗」強調兩大意義:享受及參與。享受藝術欣賞所帶來的富足的感情交流──可以是愉快的、悲傷的或是動腦筋的;參與及經驗則是透過不同的感官親身感受每件作品,當中滲透了各式與社區及生活有關的藝術經驗,相信能引起大眾重新在日常生活中探索更多平日忽略了的生活細節,並從作品所觸發的思緒中找尋樂趣。我們更希望能在藝術和社群之間引起正面的迴響及討論,令展覽及藝術欣賞得到新角度的闡釋,打破以往固有的展覽經驗,再加上觀眾的積極參與,使展覽背後的真正意義得以全面發揮。
 
是次展覽選取了八件香港藝術館的藏品展,更邀請了七位本地藝術工作者運用不同媒介的物料,透過藝術品演繹他們對「參與」及「互動」兩者的含意。李天倫將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化成實體雕塑,讓觀眾可逐一感應每個音符的舞動。黃慧妍的手繪香港藝術館的海報與印刷品並例,整個裝置形成一個強烈對比,孰真孰假,顯得耐人尋味;而她的另一件作品以香港人熟悉的紅白藍帆布製作傢俬,又是真假難辨的好玩意。周俊輝的作品是一副不能以一貫手法對打的麻將,讓你我思考如何面對有別常規的物件。何兆基以「磬」帶出不同知覺官能之間的聯通共感,打破個別官感的限制。又一山人的棺材是你我熟悉的家居物件,使親切感在身前身後都不減。李展輝的兩件作品,取材自大自然,使人們放眼於眼前,活在當下,感受細小事物傳達的廣闊世界。白雙全的由「一半」開始,創作二人合作才可完成的概念藝術,帶出「殘缺」和「完整」的迷思。李傑以手繪枱布招待親友午餐。徐松薇明言她設計的機動夥伴,可以解決人類的的控制慾和尋求夥伴的慾望。郭瑛的手繪日用品可會使你多加留意日常生活的美?伍韶勁收集遊客的相機閃光燈效果,為展覽遊人製作多媒體演奏會。在旺角長大的梁美萍回歸舊地,紀錄社區人群的日常生活,把我們熟悉的旺角帶到展覽場地,欣賞作品後,你可能會發現不一樣的旺角。程展緯在藝術館設置睡覺角落,恭候各位光臨,一同發夢製造美好未來。
 
團體導賞將於23/2-17/4舉行,有興趣的朋友請把聯絡資料電郵至charmingtour@gmail.com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