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中文. Show all posts
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中文. Show all posts

1 1/2 2 (二人藝術)



1 1/2 2 (二人藝術)
文:白雙全
 
「殘缺」這個詞是不完整的意思,但在於字本身「殘缺」是完整的,不然你就不會明白它的意思。「一半」其實都可以是完整的,只要當它存在時,你再沒有想起它的另一半。通過這系列四件的作品,我在思考「殘缺」和「完整」之間的關係,一方面我在思想「殘缺」的自足性,另一方面我在想像怎樣達致「完整」。
 
其實,一半已經足夠,一半已經很美。

相關展覽:http://halfiscomplete.blogspot.com/2009/01/blog-post.html 
 
***
這系列共有四件的作品,立方體的四面各自承載了一件。每一件作品都是設計給兩個人玩的,兩個人各自擔當一半的角色,互相補足,互相成全。
 
關於「想像」的一半:
「用一隻眼,看著半個的你」是一件序幕的作品,兩個人站在立方體雕塑的兩面,互相對望,在固定的位置只可以看見半個的「你」。
 
關於「看」的一半:
我從朋友家裡收集了很多組碎裂為兩半的物件,它們都是很有紀念價值的東西,我把每組物件讓兩個朋友觀看,各自只看半部,這樣一人的記憶裡藏著了一半,兩個人的記憶剛好完整。
 
(註:這件作品靈感來自2006-4-16我在明報發表的作品《一個十字架的故事》:http://oneeyeman.blogspot.com/2006/04/56.html)
 
關於「聽」的一半:
雙聲道的錄音故事,兩個人一人只聽一半,然後交談故事,重整內容。故事由盲人作家創作,以對話形式出現。
 
關於「感覺」的一半(可能不做):
一個人(藝術家本身)站在一道沒有人看見的薄牆後面,他的體溫滲到牆的另一面,成為一個溫暖的人形,另一個人用身體去感受體溫和另一個人的存在。
 
***
因為所有作品都必須兩個人才可以完成,所以它又叫“二人藝術”,英文“Art for Two”,或者“Two Art”。題目“1 1/2 2”是關於1、1/2和2,它們也是11、22和11/22之意。
   
 
草圖1:


草圖2:


草圖3:

收買一半的東西!

*誠徵*
一件你在家裡打爛了的東西,碎成兩半的最好,碎成幾份的也可以。

展覽在二月十八日香港藝術館舉行,我的參展作品《關於「看」的一半》的一部份,不知你有沒有呢?幫下忙啦,甚麼都可以; )

作品進展及裝置草圖



1 1/2 2 (二人藝術)
「一半」其實都可以是完整的,只要當它存在時,你再沒有想起它的另一半。

裝置進度:
這系列共有四件的作品,立方體的四面各自承載了一件。每一件作品都是設計給兩個人玩的,兩個人各自擔當一半的角色,互相補足,互相成全。

>三米半x三米半x三米半的立方體會放置在場的中間,四邊留有一條純米半的通道,全白(或一隻單色),每個夾角都會用鉛筆畫上一個圓形,這個圓形既是「一個」,從一邊看又是「半個」,若果把它當作立體看,它又是「四分一」個。整個形狀素白、簡潔為主。

關於「想像」的一半:
「用一隻眼,看著半個的你」是一件序幕的作品,兩個人站在立方體雕塑的兩面,互相對望,在固定的位置只可以看見半個的「你」。

>地下兩大點(指示站立的位置),牆上一小點(當觀眾看著這一點時,他就只有一隻眼看見對面的人),共有兩組,分別印在一道牆的兩個轉角位。需要預備簡單的指示。


 
關於「看」的一半:
我從朋友家裡收集了很多組碎裂為兩半的物件,它們都是很有紀念價值的東西,我把每組物件讓兩個朋友觀看,各自只看半部,這樣一人的記憶裡藏著了一半,兩個人的記憶剛好完整。

>在牆上轉穿若干的小孔,高高低低分佈得像個星圖(所以要找一個是雙數的星座),裡面分別是不同碎成一半的物件,觀眾從小孔窺看,才可以見到物件。地上是橫排一行很多點點,數目是小孔數目的一倍,一對一對份佈在小孔下面,它們是燈光的開關製。當觀眾(甲)雙腳踏上一對圓點,其中一個小孔(乙)就會發亮,若果有另一個人踏上(乙)下面的那對圓點,(甲)的小孔就會亮起,這樣保證這件作品必須由兩個人同時合作,才可以完作。

>現階段在收集不同人的破碎物件。需要一個有力的電工和一個本工。

關於「聽」的一半:
雙聲道的錄音故事,兩個人一人只聽一半,然後交談故事,重整內容。故事由盲人作家創作,以對話形式出現。

>八點對稱在牆,一點半個故事。每點旁邊都有一個小製,需要兩個觀眾同時按一對相應的小製,故事才會播放。

>已找了兩位盲人作家在創作故事,之後馬仔會負責錄音和後期製作。我給作者的指示:作者可以試用以下兩種表達方法寫故事:一:對話式,兩人用對話的方式組成一個故事。兩個聆聽者,每人只可聽到其中一個人的說話內容。二:文章式,一個完整的故事拆開上下兩半,一人聽半個故事。但這一半同時又是一個獨立存在的故事。你看可否同時寫這兩種方式寫兩至三個故事,每個故事約一至三分鐘都可。
 

關於「感覺」的一半(可能不做):
一個人(藝術家本身)站在一道沒有人看見的薄牆後面,他的體溫滲到牆的另一面,成為一個溫暖的人形,另一個人用身體去感受體溫和另一個人的存在。

>這件和體溫有關的作品因為不能長時間請一個人在箱內「發熱」,所以用了另一個方法代替:我會偷薄木板,然後在背後做一個微溫的電熱板,它們熱力會在牆上製造一對溫暖的圓形和一個溫暖的腸仔形,位置在男女人體相應的高度和位置。一個需要用一雙手去同時感受,一個只可以用一隻手去觸摸。觀眾去感受這件作品時,遠看他們會好搞笑,這是一件開心的作品。
 
>需要做有形狀的微溫的電熱板。電工及木工。

 

(註:呢件咁咸濕的作品令我聯想起Gordon Lo在大學時的一件作品:他把一個密瓜挖到層皮好簿,然後注入了溫水,密瓜在射燈下透出柔和的粉綠色,Gordon雙手托住話比我地聽,手感和量感都好似女人的乳房。成為一時佳話!)
 
***
因為所有作品都必須兩個人才可以完成,所以它又叫“二人藝術”,英文“Art for Two”,或者“Two Art”。題目“1 1/2 2”是關於1、1/2和2,它們也是11、22和11/22之意。

展覽:尋樂.經驗

「香港藝術:開放‧對話」展覽系列 (四)
 
尋樂.經驗

2009.02.20 – 04.19
香港藝術館
當代香港藝術展覽廳(二樓)
http://www.lcsd.gov.hk/CE/Museum/Arts/chinese/exhibitions/exhibitions.html

客席策展人:鄭嬋琦女士鄭嬋琦
現為獨立策展人及藝術在醫院總監,於2001至2005年擔任香港藝術中心展覽經理,累積多年策劃藝術活動的經驗。
 
「尋樂.經驗」希望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藝術觀賞歷程。
 
「尋樂.經驗」是我個人策展經驗的一個嘗試。過去多年在不同社群中服務所取得的經驗,我深信藝術可帶來人身、心、靈上的改變,並優化生命。縱使近年中國當代藝術成為時尚,隨之增加了欣賞藝術的觀眾,但仍然有很多人誤以為藝術門檻甚高而敬以遠之。
 
世界人權宣言中第二十七條有言:「人人有權自由參加社會的文化生活,享受藝 術,並分享科學進步及其產生的福利;保護任何人創作的文學或美術作品而產生的精神的和物質的利益。」。我相信的並不是悲天憫人的心,而是相信人人生而平等,每個人均擁有創作及欣賞藝術的權利。在充滿壓力及焦慮的醫院裡,我親證藝術帶來動人的力量──曾經與很多病友一起創作,看見很多朋友從最初害怕拿起畫筆到最後「畫到唔肯走」,並對著自己的作品微笑的情景。曾經有一位婆婆喃喃自說:「老人家冇用啦,不要浪費畫具」。但當她見到自己完成的菊花水墨畫所展現美麗的笑容,她高興地說要與稍後來探訪的孫女兒一起再畫!相信藝術就是如此輕易接觸心靈並優化生命。
 
「尋樂.經驗」將使觀眾學習開放不同的感官欣賞藝術作品,運用身體的各部分去感受藝術作品所傳達的訊息。除了藝術家的作品,展場裡亦具備了不同的輔助器材協助有需要的人士,我們期望以靈活的形式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,鼓勵融和。故此,這是一個屬於所有人的展覽,期望能涵蓋不同年齡、教育、性别、背景和能力的人士。我們相信藝術的力量是有效的非語言溝通及表達情感的媒介,並可以帶來有趣、愉悅和滿足感。我希望是次展覽能更接近世界人權宣言中所追求的目標。
 
我與策劃小組同工們相信藝術即生活、欣賞生活和享受人生。「尋樂.經驗」強調兩大意義:享受及參與。享受藝術欣賞所帶來的富足的感情交流──可以是愉快的、悲傷的或是動腦筋的;參與及經驗則是透過不同的感官親身感受每件作品,當中滲透了各式與社區及生活有關的藝術經驗,相信能引起大眾重新在日常生活中探索更多平日忽略了的生活細節,並從作品所觸發的思緒中找尋樂趣。我們更希望能在藝術和社群之間引起正面的迴響及討論,令展覽及藝術欣賞得到新角度的闡釋,打破以往固有的展覽經驗,再加上觀眾的積極參與,使展覽背後的真正意義得以全面發揮。
 
是次展覽選取了八件香港藝術館的藏品展,更邀請了七位本地藝術工作者運用不同媒介的物料,透過藝術品演繹他們對「參與」及「互動」兩者的含意。李天倫將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化成實體雕塑,讓觀眾可逐一感應每個音符的舞動。黃慧妍的手繪香港藝術館的海報與印刷品並例,整個裝置形成一個強烈對比,孰真孰假,顯得耐人尋味;而她的另一件作品以香港人熟悉的紅白藍帆布製作傢俬,又是真假難辨的好玩意。周俊輝的作品是一副不能以一貫手法對打的麻將,讓你我思考如何面對有別常規的物件。何兆基以「磬」帶出不同知覺官能之間的聯通共感,打破個別官感的限制。又一山人的棺材是你我熟悉的家居物件,使親切感在身前身後都不減。李展輝的兩件作品,取材自大自然,使人們放眼於眼前,活在當下,感受細小事物傳達的廣闊世界。白雙全的由「一半」開始,創作二人合作才可完成的概念藝術,帶出「殘缺」和「完整」的迷思。李傑以手繪枱布招待親友午餐。徐松薇明言她設計的機動夥伴,可以解決人類的的控制慾和尋求夥伴的慾望。郭瑛的手繪日用品可會使你多加留意日常生活的美?伍韶勁收集遊客的相機閃光燈效果,為展覽遊人製作多媒體演奏會。在旺角長大的梁美萍回歸舊地,紀錄社區人群的日常生活,把我們熟悉的旺角帶到展覽場地,欣賞作品後,你可能會發現不一樣的旺角。程展緯在藝術館設置睡覺角落,恭候各位光臨,一同發夢製造美好未來。
 
團體導賞將於23/2-17/4舉行,有興趣的朋友請把聯絡資料電郵至charmingtour@gmail.com